发布时间:2021-04-21 00:09:11 阅读量:36985 作者:盛承
昨日,北青报记者针对网上热传的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部分小学生撑竹排上学的问题,联系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现在老师的教育孩子。黄副部长告诉北青报记者,8日上午工作组听取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学校老师们的意见,已初步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马上在那龙租借民房设立教学点,安排教师到点上课,就近解决村里孩子们上学难问题。有关部门正协调大壬水库加快放水,待水位下降后将对桥梁进行检查维修。
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22名学生自己撑竹排渡河上学,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近日经媒体报道后,学生的安全引发社会关注。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了解到,工作组准备马上在那龙租借民房设立新的教学点,安排教师到点上课,就近解决村里孩子们上学难问题。
22名小学生撑着竹排渡河上学
汛期水库涨水将渡桥淹没,广西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22名学生只能自己撑着竹排渡过500米宽的河面上学,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学生的安全让人担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藤县古龙镇陈平小学陈山分校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设立,自从1973年大壬水库建成后成为库区学校。目前学校开设有学前班、一至四年级的复式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62人,教师3人,与陈山分校隔着水库相对的那龙自然村有300多人,其中到北岸陈山分校就读的有22名学生。据村民说,孩子撑竹排渡河上学情况已经持续了至少30年。
政府决定租借民房设立新的教学点
黄副部长表示,保证今日孩子们不再撑竹排上学现在老师的教育孩子。
就30年上学难问题,为何两天就能解决,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表示,因当时还有陆路可选择。直到最近桥被淹、陆路中断,问题才凸显出来。
校长:给孩子配备救生衣是无奈之举
古龙镇中心校校长韦浩华介绍,学校要求走陆路确保学生安全,但有学生家长认为走陆路比较远,雨天泥泞难行,而乘竹排上学直线距离仅500多米,部分学生转而乘竹排上学。学校每学期都会和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保证孩子的上下学安全。一般天气不好的情况下,老师会陪学生在学校等待家长来接孩子,有时候老师也会送孩子回家。
校长韦浩华说,从安全角度考虑,学校无奈为那龙学生购买了救生衣,并要求学生家长一定要陪同护送,而实际上孩子们乘坐竹排有时有大人陪同,有时则完全靠自己划桨,安全隐患突出。加上近期暴雨引发洪水,淹没了学生陆路上学途中必经的一座桥,那龙的孩子们不得不全部转由水路上学。
县委:渡桥被淹 只能撑竹排渡河
广西藤县县委宣传部黄副部长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渡桥没有被淹没之前,政府就一直要求学校让学生走陆路确保安全。但是走陆路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雨天泥泞难行,而乘竹排渡河只需要10分钟。部分家长和学生选择乘竹排上学。政府无奈之下就要求学校每学期为学生配备救生衣。今年8月中下旬,受台风和汛期水库涨水影响,陆路上的渡桥被淹没,现在孩子只能选择撑竹排上学。
北青报记者采访到当地村民潘女士。潘女士称,她小时候基本上也是撑着竹排上学的。每年水库涨水的时候,路都是不能走的,只能走水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起有30多个人,上到初中就只有10个人了。有些孩子12岁才上一年级,上几年学就出去打工了。
网友:呼吁给孩子创造安全环境
此事一经报道就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
有网友说,这件事情从一个侧面凸显出了当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的极端不合理,一些农村或偏远地区学校的资源配置不足。也有人表示,没想到现在还有孩子们要撑着竹排、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希望教育部门能正视这种让人不安的现状,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撑竹排上学问题已经存在30年。近些年来,学校和家长们一直向上反映孩子们的渡河问题,而相关部门也在2008年的时候为渡河的孩子们配备了救生衣,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对此,哲学社会学专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黄少华教授认为,“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当地政府对这一块不太重视。只要想办法,问题还是能解决的。”
对话家长
家长:反映过渡河问题 每次都不了了之
北青报:这么多年来现在老师的教育孩子,你们有没有给当地政府反映过这个事情?
姚先生(学生家长):我们之前也向当地政府反映过这个问题,政府就说,他们已经把情况给上级反映过了,但是上级也还没有给他们回复,他们说上级如果有回复一定会跟我们说的,但是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北青报:孩子还这么小,就自己撑竹排上学,家长是怎么想的?
姚先生:我现在已经40岁了,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都在农村,平时都要忙农活,没有时间每天都送孩子去上学。
北青报: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出现过危险事故?
姚先生:事故肯定是出现过,比如两个月之前就有一个镇子上的孩子第一次来这边玩,就撑着竹排过河途中溺水而死了。但是我们这边的孩子上学都是穿着救生衣的,而且自己也会游泳,最近两年来,我们这里上学的孩子没有出现过溺亡事故。
国内的家长普遍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中学生通常也很少有太强的自我规划和决策能力。所以,在是否决定留学这个问题上,父母一定要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仔细分析一下他们是否在主观上真有出国的意愿,避免孩子“被留学”。
“我们也建议他们可以先去当兵,两年过后回来继续上大学,考虑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我们还专门找人陪同两兄弟办理手续。”昨天下午,广安区征兵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武部部长杨小红告诉记者,大双两兄弟体检合格,目前已进入政审程序。
6年后,在贵阳打工的父亲在出租房里煤气中毒,平静地离开人世。此后便在亲戚的帮衬下,兄弟俩由爷爷奶奶拉扯大。在兄弟俩看来,他们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邻居平时的关照,兄弟俩也常帮邻居干活作为回报,“像这段时间的话,我们肯定在田里帮人家缴(打)谷子,他们都说我们动作快。”大双两兄弟说。
李亮告诉笔者,很多同学对专业硕士的学费提出了质疑。
9月开学季即将到来,文昌灾区仍有上千名贫困大学生的学费还没着落!为了避免盲目或过分集中资助,文昌市公布文昌市慈善会捐款帐户,统一接收灾区学生学费资助款,尽力保障每个灾区学子都能上得起学。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称,学生退学因为“不上课,考试也不参加”。王同学的父母对此说法表示不满,其母亲认为,退学一事,学校、家长、孩子都有责任。
昨日上午,记者在广州萝岗南方中英文学校门口见到刘女士及其儿子阿劲。事发至今已有一个多月,至今阿劲右臂上还打着厚厚石膏,缠着绷带,用竹板固定。刘女士说,孩子右臂现在还不能动,一动就疼得流泪。
空闲时间,武侠协会的同学们也喜欢自己动手创作一些武侠小说,或改编经典名著。高桦楠很喜欢黄药师和他妻子冯氏这两个角色,原著冯氏的笔墨很少,于是,她编写了一段黄药师与冯氏相遇、相爱的章节。“查阅了很多资料,把当时的历史也融入其中,写了一万六千多字,基本是睡前写一点,用了一个月时间。”她打算以后时间允许的话还要继续创作武侠小说,这个爱好不能放弃。
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原因很多,但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更多重视,这就是民间力量还没有很好地进入改革视野,市场力量在教育中的撬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认为,政府放权,将教育评估分离出来肯定是好事,但目前尚缺乏具有足够公信力,及独立性的社会组织。“很多社会组织的负责人都是原有官员退休后担任的,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评估资质要看教育主管部门的脸色;而请不请你评的决定权在学校,说好话就请你评,不说好话则免谈。”因此,社会组织往往处于有独立法人,但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尴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