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5 06:31:22 阅读量:62481 作者:煜城
安全责任书明确,教育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国高考安全工作特别教育学校。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制定保障高考安全的有关政策和方案,指导督促各地完善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的工作机制,督查各地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各地严肃处理有关违规考生和违法违纪工作人员。
为确保2014年高考考试安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近日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签订高考安全责任书。责任书强调,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考工作应急预案。
安全责任书强调,省招委是本辖区内高考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治理高考环境、维护考试安全、整治考风考纪、组织考试和实施录取的责任主体。省招委要分析研究并明确本辖区2014年高考工作的形势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高考工作管理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以及重大问题和相关信息报告制度。高考期间要设立高考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快速有效地处理高考中出现的各类突发、偶发事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命题、试卷印制、运送、保管、考试实施、评卷、录取等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要组织有关部门对高考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完善并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无大面积舞弊事件发生。要认真检查高考准备工作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等,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考工作应急预案,做到及时预警,提前预防,妥善处理。
同时,安全责任书要求省招委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杜绝“点招”行为的发生,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特别教育学校。
教授“一身多嫁”,以教授身份到处挂名,获取利益;高校也是藉教授牟名获利、斩夺项目基金。在浙江大学这一实验室的阵容中,主任杨肖娥的丈夫何振立已在美国全职工作10多年,近10年也未在浙大实验室待过;刘维屏在2005年就到浙江工业大学工作,是浙工大“最耀眼的旗帜”……类似情况不仅表面上造成了高校学力阵容的“虚胖”,也导致乱象迭出。去年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药学院原院长李连达“涉剽”一事,后来经李连达“澄清”:是因为他在浙大挂名,他及课题组其他成员是“被署名”,“论文造假是浙大原副教授贺海波个人行为”。
据哈佛大学官方网站介绍,哈佛对学生的经济援助(financial aid)分为四类:奖助学金(scholarships&grants)、校外奖励(outward awards)、勤工俭学(jobs)和学生贷款(loans)。
其次,所有具有升学资格的初三学生都可以自愿参加“名额分配”。“名额分配志愿”与统招志愿同时填写。这两点就已经注定了“名额分配录取”的分数线会比统招分数线高。因为它相当于在统招批次之前增加了一个“名校录取”批次。可以想象,所有的学生都不会放过这多出来的一次“名校录取机会”。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这30%的名额必然会录走最优秀的学生。“名额分配”录取时,分为“优质高中初中部”和“一般初中学校”两个队列分别录取,因此会有一些优质初中的学生虽然分数考得比普通初中校学生高,但在“名额分配录取”时却没有被录走。
温家宝在最近的五次座谈会上表示,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坚持四个要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而在此前听取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时,温家宝也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原来竟然有60所虚假大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不能不让人吃惊。但倘若观察得再仔细些,一些虚假大学的常年存在,无疑比虚假大学本身更值得关注。为什么被媒体反复报道后,这些李鬼式大学还能坚挺不倒?为什么它们还有着数目可观的生源?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被厘清,那么对于虚假大学的治理,就很难说能够真正深入与彻底,它们也自然会再次出现到虚假大学名单中。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过去以老师讲为核心,变成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特别教育学校。”单强说,要把面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升作为职业教学改革的方向,那么一定要书记和校长一起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本报记者 谢洋
据介绍,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资助上限为每人每年6000元。调整后,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上限将达到12000元;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12000元的,贷款额度可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
饶芃子幽默地说:“对于我们老教师来说,现在生活安定、科研条件优越,就是嫌自己年纪太大,精力不够!”
1907年10月24日,当时的南开大学校长、全国体协董事张伯苓,在全校运动会闭幕会上作了一个演讲,他在演讲中提了3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出一个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派出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一次奥运会?”